傅泽宇:书法是情感与生命的结晶

来源:信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黄斯达 王菁菁 时间:2020-06-24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指示精神,加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宣传“信阳文化名家”、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等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先进事迹及其优秀成果、工作业绩,加大对重点人物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他们的学术成果、创新成果和项目成果,本报从即日起开设“文化行走者·信阳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风采”专栏,将对我市49名2019年度“信阳文化名家”、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等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宣传报道,以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打造和宣传信阳文化名片。敬请关注。

  昨日,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记者见到了市书协主席、该校书画教育中心主任傅泽宇,只见他头发微长而卷,蓄胡须,十足的艺术家气质。

  走进傅泽宇工作室,记者发现这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仿佛置身于文博馆。工作室内长长的书案引人注目,上面放置着文房四宝、字帖、书籍……书案另一侧的宣纸上,一首《墨梅》行草书,飘逸舒展、典雅蕴藉、美不胜收。

  “书法是毛笔在宣纸上舞蹈而留下的运动轨迹,行草书更能完美体现这一点。”傅泽宇告诉记者,书法自有其内在艺术规律和审美内涵,要掌握并且表现它,需要一个人一生的付出,用精力去追求,用心灵去感悟,用生命去解读,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情感与生命的结晶。

  说起他的书法启蒙阶段,傅泽宇回忆道:“我姥爷是当地的一名老中医,他写一手漂亮的董体行楷。我小时候经常去姥爷家,看他老人家用毛笔开药方,非常好奇,因受其影响,对毛笔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9年,我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民办教师,教学之余坚持练习毛笔字。”

  “那时候,农村交通不便,买不到字帖。记得1980年的春天,同事骑车去淮滨县城,我就托他买了一本《柳公权大字帖》。后来,我每个月的大部分工资都用来买字帖和报纸杂志了……”傅泽宇说。

  令傅泽宇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防“非典”的日子,他工作之余就用毛笔蘸清水在废报纸上临写孙过庭的《书谱》。一遍、两遍、三遍……“临着临着,我觉得好像慢慢地敲开了蕴藏‘二王’丰富笔法的书法宝库的大门,嗅到了‘二王’书风的真正气息,并渐悟草书艺术魅力……”傅泽宇充满自豪地说。

  正是凭着对书法的热爱和不懈付出,傅泽宇在书法上成绩斐然:荣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二等奖,全国第五、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三等奖,第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一、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全国首届隶书作品展,“中原书派”代表书家作品展……

  点开傅泽宇的朋友圈,记者看到,疫情突发以后,他每天在朋友圈“打卡”的都是自己醉心于魏晋书法的经历,临摹名家作品……

  “书法研究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自第九届‘国展’和第三届‘兰亭奖’之后,我就不再投稿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类展赛,而是安心地写自己的字、临自己的帖,不再受现代书法展览机制影响。这十年间我除苏东坡的帖外,其他帖都很少临了,只想‘唯精唯一’。”傅泽宇说。

  “居家防疫期间,我有了大量的时间思考、研究。我开始回归经典,回归书法的源头——魏晋时期,去寻找书法的本真。学着学着,我感觉自己的笔法更加丰富了,艺术元素也更加多彩了……”

  “书法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精彩,同时它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的人生充满成就感。我在艺术上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升华了我的人生境界。”采访最后,傅泽宇自信满满地说,“每十年是我书法艺术的一个转折点。我坚信未来的十年,我个人的书法艺术追求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