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书记”与“东岳红”

来源:信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黄斯达 刘方 时间:2020-12-22

  “我来自息县东岳镇,也有人叫我‘红薯书记’。我们东岳镇的红薯,名叫‘东岳红’。”12月17日下午,信阳市“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息县专场上,息县东岳镇党委书记杨文科面对记者的提问,开门见山。

  这不禁让人想起前不久在息县首届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上,“东岳红”大放异彩,不但荣获“息州十宝”之称,还获得了优质农产品金奖,成为息县唯一获奖的鲜食型薯类农产品。息县人依托“东岳红”办起了红红火火的红薯节,经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加工后的各种薯类食品畅销全国,让“土疙瘩”变身乡亲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东岳红”为什么这样红?

  “红薯书记”杨文科如数家珍:“我们东岳属于旱作物区,漏风土,透气性强,非常适合红薯生长。我们的土壤含钾量是正常土壤的4倍,红薯甜,口感好。我们的‘东岳红’胡萝卜素含量是正常值的30倍,抗氧功能好,不但保护视力,还美白养颜、延年益寿……”

  息县东岳镇有上百年的种植红薯历史,群众也素有种植红薯的习惯,曾有“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说法。然而多年来,红薯也只是人们填饱肚子换油盐的物什,直到几年前才摇身一变,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我作为一个乡镇的领头人,发展好产业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据杨文科介绍,在5年的脱贫攻坚战中,东岳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薯产业,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亩亩增产,户户增收,还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杨文科说,科技引领是关键。过去由于没人领头,没有科技支撑,和其他地方一样,东岳镇的红薯种植受灾害影响大,受市场冲击大,很多农户受到不小的损失。如今,通过到外地学习考察,请专家讲课培训,与省农科院挂牌合作,实行干部领种,高起点实施机械一体化技术,培育原种,引进新品种,专家团队全程服务,群众吃了定心丸,种植积极性大为提升。“政府搭台、协会唱戏、大户带动、群众参与、公司运营、企业兜底”。东岳镇多措并举,环环相扣,成立了协会、注册了商标,做实了基地,打造从田间到舌尖、从研发直销到深加工的产业链条。今年,全镇种植红薯2.3万亩,产值1.4亿元。其中,21个支部、183余名党员干部、3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红薯,顺利实现全面脱贫,带活盘活产业扶贫基地的同时,提供了1400人的就业岗位,增加村集体经济74.8万元。

  尤其是依托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敞开收购和建立扶贫工厂,让红薯不愁卖,让乡亲实现家门口就业。红薯更是被开发成麻辣烫、粉丝、刀削面、火鸡面等各类速食食品,仅红薯粉丝就开发出了28个品种。

  一个个小小的红薯,撬动了一个产业链,杨文科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红薯书记”。

  “东岳红,红似玫瑰,甜过初恋。收益高,前景好!”“红薯书记”说起红薯,满满的自豪感,“县委、县政府以东岳镇为核心,在全县规划种植‘东岳红’50万亩,打造红薯产业链条。下一步,我们做实‘红薯之乡’金字招牌,让‘东岳红’越来越红!”(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时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