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家风 倾情奉献社会 ——访我市被授予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的王克华家庭

来源:信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黄斯达 余晨 时间:2020-12-15

  “书阳,最近学习咋样?平时要吃好点哈。吃得好,才能学习好呀!”“谢谢伯伯婶婶,我吃得很好呢!”昨日,记者来到王克华家时,他和妻子杨芳正在和高三学生翟书阳进行微信语音通话,言语中流露出父母对孩子的无限关爱之情。

  翟书阳是浉河区东双河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几年来,王克华和妻子一直对她进行助学帮扶。“我和妻子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像书阳这样的贫困学生,每个月通过微信给他们转生活费。他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希望他们都能走进心仪的大学。”王克华告诉记者。

  王克华是信阳市公路局万达路桥集团金桥公司的职工。他“40年如一日照顾一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郝修常烈士父母”的事迹在信阳传为佳话。他把“四次第一送”给烈士父母,即:第一次仅有6元的津贴;第一笔工资100元;第一次探亲、旅行结婚第一站,都先送给烈士父母,给二位老人精神上极大的宽慰。

  40余载,他和妻子寄给烈士父母信件130封、现金7万余元、粮票、衣物等,问候的电话数不胜数,曾70余次看望老人,带去价值近2万元的礼品。

  2009年、2017年,王克华分别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及“爱国拥军先进个人”。2017年他分别被省、市文明办评为“河南好人”“信阳好人”;同年被授予信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称号。2018年9月,他的家庭被信阳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妇联评为首届“感动信阳十大家庭”。2019年7月26日,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军地联合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今年5月,他被授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今年11月,他的家庭被授予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由于从小被郝修常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立志要做一名军人。1982年,年满18岁的我如愿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奔赴新疆戍边。”王克华回忆道,“在部队,我仍惦记着烈士父母。当年12月,我把入伍后第一个月的津贴6元钱寄往烈士家。之后,每月我都会把节省下来的津贴费寄给老人。逢年过节,我总会提前写信、寄钱给他们。”

  1988年1月,王克华结识了妻子杨芳。新婚当天,夫妻二人顶着凛冽的寒风,风雪夜里走山路,共同探望烈士父母,自那以后,赡养烈士父母成为夫妻二人的共同承诺。

  “从寄去第一封信到现在,40年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对郝家的感情,已从以前的同情变成了现在的亲情。”王克华深情地说。

  多年来,王克华夫妇不仅照顾烈士父母及其家人,他们还资助彭万鹏等6名大学生完成学业。现仍资助曹梦玲、翟书阳等孤儿大学生和东双河镇其他贫困留守儿童……

  “爸爸妈妈照顾烈士父母的事情,我也是近期通过媒体报道才知道的,他们从来没提及过。我一直以为那边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本来就是我家的亲戚,因为我们两家经常走动。他们资助学生的事情,我也是近期才知道的。我觉得爸爸妈妈真的很伟大。”王克华的儿子王浩然告诉记者,“爸爸妈妈一直很恩爱,他们对我的照顾也无微不至。现在妈妈患了脑瘤,话都说不完整,有点老年痴呆的前兆。爸爸不管到哪里都把妈妈带着,照顾得很周到。” “最开始,我转业安置时正值单位不景气,妻子下岗。我就靠蹬三轮车、卖烤饼维持生活,把节省下的钱寄给烈士父母。那时候就想着无论环境条件多么艰苦,我一定要照顾好烈士父母,因为我就是他们的‘儿子’。”王克华告诉记者,“现在条件好点了,我就想着再帮帮那些贫困的学生,希望他们都能圆梦大学。” “爸爸妈妈的工资虽然一直不高,但是他们宁愿自己生活艰苦点儿,也要帮助他人。他们经常告诉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们留给我的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王浩然深情地说,“今后,我将谨记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一定要把这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来源:信阳日报 马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