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铺开秀美新画卷 ——回访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

来源:信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黄斯达 王菁菁 时间:2020-05-20

  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习近平

  立夏时节的一场雨,将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冲刷得洁净,万物在阳光和雨水的滋养下,映衬着村头学校飘扬的红旗、环绕绿水的青山,拥着大地迸发勃勃生机。

  青山是春的脚步,绿水是山的流连。老区儿女不会忘记,8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为信阳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循足迹,看变化。从去岁到今昔,再次追寻总书记的足迹之光,因为高瞻远瞩的蓝图擘画,因为老区儿女的奋进身姿,这片土地上正呈现着一幅越来越精致秀美的动人画卷。

  红绿古三色游

  “网红小村”越来越红火

  五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田铺大塆村口,楝树花开艳,游人笑意浓。树旁一名为“壹玖捌贰”的小卖部,门前对联格外醒目,上书:“一九八二借改革喜开业,二零一九迎贵人再腾飞”。

  “对联是我叔叔写的……”站在店内老式货架前,林成秀满脸自豪,“总书记去年就是站在这里亲切询问叔叔生活情况的。”

  林成秀口中的叔叔,便是韩光军。1982年,韩光军开了这家小店,他怎么也没想到,自从古村落发展旅游,乳豆腐、山野菜、甜玉米都成了“香饽饽”;更没想到的是,总书记会来这座小村庄,且走进的第一家店铺就是他这儿。

  “总书记来之后,经常有游客站在总书记当时站立的位置拍照留念,小店生意也更红火了。”韩光军说,由于需要照看刚出世的孙子,他不得不将店转出去,但还是希望小店越来越红火。

  如其所愿。今年虽受疫情的影响,但“五一”假期,小店依然每天实现毛收入2000—3000元,林成秀忙得不亦乐乎。

  漫步村落,蜜橘色屋舍错落蜿蜒,游人穿梭其间,惬意十分。谁曾想,这里曾经是个“空心村”?起初村里还有妇女、小孩,后来只剩下老弱病残。1100多口人的行政村,只剩下117人。

  乡村兴则国家兴,百姓富则国家富。近年来,信阳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强镇兴村富民,新县县委、县政府制定“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战略,田铺大塆乘着东风,实现了村组道路修缮、雨水污水集中入管网处理、垃圾集中清运、村组道路绿化亮化等,这为田铺大塆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短短数年,“空心村”蝶变“网红村”,吸引了上海蔓乡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前来投资。他们利用传统村落的地理优势、建筑特色,依托三色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以大学生创业、农民工返乡就业为主的创客小镇,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以“创客”为主题的新型美丽乡村示范点。

  “总书记来我们村,说我们乡村旅游发展得好,要让我们继续把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利用好,让山区走这种致富之路,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田铺乡党委书记邵燕激动地说。

  如今,乡里正在筹建游客集散中心。建成后的中心,距红色旅游点——许世友将军墓7公里,距绿色生态旅游点——黄毛尖10公里,距古色古香的田铺大塆仅1.5公里,红绿古三色旅游串了起来,全景田铺铺展开来。

  不搞大拆大建

  “民宿小巷”越来越灵动

  静谧的小院葫芦满藤,灵秀的阁楼裹在花与竹间,干净整洁的堂屋内一幅“蕉岭烟云图”格外醒目……“老家寒舍”一如总书记来时的陈设。

  “寒舍”主人韩光莹于20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老宅年久失修。2014年,田铺大塆打造“创客小镇”的框架一拉开,他瞅准了商机。在政府帮助下,他投资20多万元改造房屋做民宿,年收入十多万元。

  “总书记来时,我先是介绍了我们的红色家史,然后报告了村里民宿发展情况。总书记叮嘱我要好好干。”手指着墙壁上悬挂的“我的红色家史”,韩光莹动情地说。

  殷殷嘱托,韩光莹熟记于心,且付诸行动。

  “今年,受疫情影响,生意不像去年国庆黄金周那样红火,但依然有很多人流量。在做好接待的同时,我正在进一步改建民宿。希望有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把民宿的规模越做越大,同时,也能带动农家饭庄收入增加,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韩光莹笑着说。

  如今,在韩光莹的牵头下,村里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带动村里其他村民纷纷开办民宿,所有民宿规范经营,统一管理,携手共赢。

  沿“老家寒舍”,经过“岁月小筑”,整个小巷子没有大拆大建的痕迹,每个小店风格各异。在一座古朴典雅的小院里,58岁的村民韩启友正忙着装饰房间。去年11月,在郑州做建筑工人的他回到家乡,投入15万元对老宅子进行改造。

  “现在有4个房间可供居住,其中有两间已经翻修完毕,今年‘五一’已投入运营,不但有来住宿的,还有来吃农家饭的,效益好着呢。等我把院子再好好归整一下,搭好葡萄架子,相信能吸引更多人来。” 韩启友说着,信心十足。

  据田铺大塆景区管委会主任张冰介绍,为吸引游人留宿,政府还投入资金对田铺大塆进行提质改造,打造灯光秀。今年“五一”灯光秀首秀,华灯初上的夜晚,小村庄流光溢彩,游人们伴着曼妙的音乐行于巷陌,到夜深伴着蛙声住进民宿,惬意万分。

  “总书记若是再来信阳,将会看到一个发生巨变的田铺大塆。”张冰介绍,目前,田铺大塆已有19家民宿,并带动10余家农家乐增收,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田铺大塆的民宿、农家乐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引领大塆“美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推动旅游经济

  “创客小镇”越来越出彩

  “总书记到我们这儿后,先是询问我年龄,做这个多少年了,后来看到我编的产品,还夸了我……”在一名为“不秋草”的工艺店内,竹编艺人余品林高兴地说。

  今年65岁的余品林,是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的传承人,做竹编已有46年。曾几何时,他为了营生,走村串乡为人做竹编,时常饥一顿饱一顿。虽然可以设计创造数十种竹编产品,但所得收入甚少。

  创客小镇兴旺不久,“不秋草”竹编工艺品体验馆建了起来,余品林便被邀请来了,每月管吃管住,底薪1500元,店内卖出的编品,每100元他还能抽5元的提成。

  如今,围在余品林身边的游客多了,想来学艺的也多了,余品林还在方圆几里内收了几个徒弟。最令他开心的是,当两个远在外地的儿子知道自己与总书记谈话聊天后,纷纷打来电话。“我跟他们讲当时的场景,他们都很激动,还想下次回来让我教他们竹编呢。”余品林笑着说。

  “匠心工坊”是一家专门出售手工艺品的店铺,店主彭芳珍回忆起与总书记对话的点点滴滴,仍沉浸于喜悦中:“那天,总书记走进店铺参观,和蔼地询问我小店的经营状况,当时我很激动,主动向总书记介绍店内鞋垫的寓意。总书记很喜欢我店里的鞋垫,当时就自己掏钱买了3双。”

  “如今,路过的人,总得和我们聊聊与总书记交谈的事,还有人一进门便说要买与总书记买的同款的鞋垫。” “匠心工坊”店长何三告诉记者,如今店里的鞋垫特别抢手,销售量是原来的几倍,“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营业额近2000元。

  卖手绣鞋垫的“匠心工坊”、卖竹编的“不秋草”店、卖蜂蜜和豆腐乳等土特产品的“田铺伴手礼”店……在田铺大塆,20多家“创客”店就地取材,各具特色。几十套院子租金直接带给村民收益,还解决了几十名村民就业难题。

  统计显示,2019年田铺大塆接待游客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00余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即便在受疫情影响的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田铺大塆接待游客仍有6万余人次。

  “田铺大塆是出彩的,但在新县不是唯一出彩的。在保证不挖山、不砍树、不填塘的前提下,百里绿色画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大别山露营公园等生态旅游项目落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力。”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总书记肯定了我们的发展,我们只有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跨越,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来源: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广义 周 涛 马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