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明媚天空

来源:信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黄斯达 刘 方 时间:2023-03-24

  柔美的舞蹈引起阵阵掌声,节奏欢快的课桌操让人不由自主参与其中,花样跳绳让人眼花缭乱,动画人物配音秀惹得观众笑声不断……这异彩纷呈的场景,其实是息县中小学第五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才艺展示环节。多年来,息县教体局为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作用,全面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全力推进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息县教体局一直走在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的路上。

  发挥教育优势,加强德育教育。近年来,息县教体局着重倡导树立“全员德育”思想,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的构建,建立了一支由350名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育人方式生活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渗透到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德育主渠道育人作用。如息县第十二小学将德育元素贯穿于课堂、课程、课题之中,从队伍、文化、社团、实践等环节入手,构建了“一主三化四维”的德育体系。息县九小开辟了社区教育模式,与甄湾社区、尹湾社区和渡淮纪念馆合作,定期组织少先队员与社工一起劳动、文明共建、艺术表演,让少先队员走进各家各户,宣讲相关政策,为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培养社会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

  加强评测干预,关注心理健康。息县教体局积极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立了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并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范围。目前,息县教育系统有三级心理咨询师120人左右,二级心理咨询师有20人左右,共70所学校有完备的心理咨询教室。同时,息县教体局还要求各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通过量表测评、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评估,并建立“三个清单”,即留守儿童清单、单亲家庭学生清单、有心理障碍学生清单,全面了解学生当前身心状况,对出现或疑似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进行跟踪观察,加强必要的心理干预。疫情期间,该县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讲师团,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建立了“心灵家园群”,公布了“知心姐姐邮箱”,不间断对全县师生进行心理疏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发挥家庭作用,形成家校合力。目前,息县共有63所学校组建有家长学校,各学校注重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家校沟通、加强家长培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课堂、家长会、微善社、家长开放日、亲子共读、亲情作业、写家书、传家训等活动,促进家校共育。同时,通过在自媒体、报纸、网站等媒介开办家教讲座、专栏,全面推进宣传普及家教新理念。例如县十小、临河中心校重视家长学校建设,不仅定期召开家长会,还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使家长参与率达70%以上,以家长学校为依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果。

  开展志愿服务,加强社会实践。多年来,息县紧紧围绕学校、家庭、社区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模式,联合社区和家庭,组织未成年人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关爱留守儿童”“文明家庭手拉手”“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240余次。全县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留守老人送去节日的温暖,走进森林公园、龙湖公园开展文明礼仪宣讲、卫生打扫、防溺水宣传,走进社区开展送图书、送文艺等志愿者服务300余次。

  强化部门联动,优化育人环境。息县教体局积极联合县残联、民政局、公安局等部门,全力开展孤残儿童、特困儿童、流浪儿童和边缘未成年人的帮助教育工作,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等工作。2022年秋季学期,教育系统共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481人,通过“以工位换学位”妥善安置 111名学生就近入学。截至目前,联合残联对全县1001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情况进行了排查,通过特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确保了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科学全面的德育网络,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优质联动的育人环境,这既是我们着力构建的德育体系,也是我们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在下一步工作中,息县教体局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探索中继续进步,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明媚的天空!”息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付超峰信心满满地说。(来源:信阳日报记者 冯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