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区:抗疫阻击战中的“脱贫户”身影

来源:信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黄斯达 王菁菁 时间:2020-02-18

  2020年2月13日上午,在王岗乡山头村,一辆载满新鲜蔬菜的农用货车整装待发......

  “蔬菜都装上没有?地里有多少装多少,咱们是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的,能多装就多装!”话语间,正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王岗乡山头村的脱贫户朱海银,他一改平日的腼腆憨厚,语气显得十分坚定。

  朱海银的“阔气”让山头村支部书记刘洋有些意外,这哪里像一个刚刚脱贫3年、憨厚腼腆的朱海银?完全是一个阔气的种植大户嘛!

  脱贫户、两万斤,能承受吗?

  “现在城里的蔬菜不好买,我地里还有两万多斤蔬菜,想捐给咱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乡政府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哪些地方需要?”

  “两万多斤蔬菜,一个刚刚脱贫3年的脱贫户,能承受吗?”接到电话的山头村支部书记刘洋的意外,也正是当地政府所担心的问题。

  “在得知朱海银决定捐赠两万余斤蔬菜后,我们也是有诸多顾虑。”王岗乡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一次捐出两万余斤蔬菜,对一位刚刚脱贫3年的脱贫户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样的捐赠会让他生活重返艰难吗?我们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对狙击疫情酌情捐赠,但是对‘倾其所有’式的捐赠我们不支持。”

  乡政府脱贫攻坚办的工作人员马上对朱海银的经济状况做了进一步核实。

  脱了贫,更要加油干!

  2013年12月,因家庭困难,多个子女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经济来及源少,朱海银被认定为贫困户。2016年底,在政府的各项扶贫措施的帮扶下,朱海银通过自身努力成功脱贫。

  “脱了贫,更要加油干!”这句话,是脱贫之后的朱海银脑子里过的最多的一句话。

  “孩子还在上学,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我要通过自己努力,让生活越过越好,这不仅仅是在物资上支持孩子们,我更要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人,就要通过自己努力,不断奋斗,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脱了‘贫困帽’,我还要戴上‘致富帽’!”

  成功脱贫的朱海银早早就谋划好了发展之路。村里的种植技术培训,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田间地头,他总是早出晚归。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小规模种植的摸索,朱海银的种植技术愈发成熟,市场嗅觉也愈发敏锐,西瓜和时令蔬菜的种植让朱海银小尝成功喜悦。

  2019年,朱海银在政策的支持下争取了扶贫小额贷款,并流转了70余亩土地,更有当地政府适时的帮助对接市场,“万事俱备”的朱海银开始“大干一场”。大规模种植的西瓜、萝卜、青菜等果蔬,总能以不错的价格获得市场青睐,一年5万余元的收入,家里也逐渐宽裕起来,成为王岗乡脱贫户的致富典型。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份爱心必须支持

  年入5万余元,让熟知朱海银基本情况的乡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有些意外,但是想朱海银不等不靠、努力通过“自身造血”勤劳致富的精神品质,和他这几年越做越好的种植业,乡政府工作人员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合理性。

  考虑朱海银近几年稳定的经济收入,和他坚定的捐赠愿望,乡政府最终决定支持他的决定。

  王岗乡政府第一时间联系了运输车辆和转运蔬菜的志愿者,2月13日一大早,这些志愿者在测量过体温后,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装运工作,并安排政府工作人员全程护送。

  捐赠之路,收获意外感动

  上午10点,装载完毕,出发!信阳市委党校留观点1000斤,信阳市中心医院1000斤;信阳市卫校1000斤,平桥区陆庙留观点2000斤,环卫工人1000斤,平西办事疫情检查站500斤......直到下午4点30分,两万斤新鲜蔬菜终于一一送到了各个抗“疫”一线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手中。

  虽然辛苦,但这次捐赠之路让朱海银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感动。

  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得知朱海银情况后,接待的梁医生十分动容:“朱大哥刚刚脱贫3年还为我们捐赠这么多蔬菜,我们非常感动,我代表全体医护人员对朱大哥的爱心表示感谢,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更加坚定!”

  梁医生的话让朱海银十分意外:“起初我只是想到在我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现在我的生活条件好了,国家却遇到了困难,看到王岗乡有这么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虽然我条件差一些,但也想为战胜疫情出一份力,梁医生的话让我很感动,只要条件允许,我还会捐!”(信阳市平桥区委宣传部 郑旗)